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九龍公園藝趣坊星期日登場

電子海報助學生應對考試壓力

因應疫情,學校暫停面授課堂,加上日常生活可能遇上各種改變,學生的學習節奏和溫習計劃或會被打亂。同學們面對考試,難免感到壓力,心情可能變得緊張或忐忑不安。   我們平常聽到不少意見,指考試壓力會導致學生出現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情緒和行為並非由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透過不同的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和危險因素(risk factor)產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考試壓力只是其中一項危險因素。要促進學生的正面情緒和行為,增強學生的保護因素是有效的方法,家長及學校協助他們以正面的態度面對考試尤其重要。   不少學生和家長十分重視考試成績,認為這是成功的指標。然而,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指出成功並不取決於一個人的成績,而是他的心態。她認為人的心態可以分為兩大類型 --- 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擁有固定心態的人相信個人素質是與生俱來和不變的,並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個人的智能和天賦,例如成績優異證明自己能幹,考試不合格則代表資質欠佳。面對艱難和挑戰時,他們容易放棄和逃避,因為挫折會威脅和貶低他們的個人價值。相反,擁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個人能力可以藉着努力和經驗而改變,他們着重學習過程多於考試結果。縱然失敗帶來負面的情緒,他們會視之為成長的經驗。他們亦樂於面對挑戰,在挫折中改進自己,因此,他們有較大機會得到成功。學生可能在不同的領域(例如不同的學科)擁有不同的心態,老師和家長應該多觀察,耐心地引導學生反省和調整自己面對事情的心態。   為鼓勵學生和家長善用正向的技巧和心態應對考試壓力,教育局上月製作了兩款電子海報,以輕鬆和口語化的形式介紹如何在疫情下積極準備應試。電子海報已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主頁>教師相關>防止學生自殺及關注學生精神健康>相關資源套及指引)及傳送給全港學校。我們將於2月推出另外兩款電子海報,幫助學生和家長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不同的考試結果。我們鼓勵學校廣泛傳送電子海報給學生和家長,並把海報張貼在校內的當眼處(如課室、走廊)。我們亦歡迎學校上載電子海報於學校網頁內,加強推廣以上信息。   教育局一直致力透過不同的措施促進學生的情緒健康,以及鼓勵學校未雨綢繆,在校園發生危機事件前,就不同情境作充足的準備。我們在本學年初已更新了學

退而不休 堅守抗疫防線

政府實施指定檢疫酒店和指定交通安排,阻止從海外抵港人士接觸社區,並安排專責隊伍巡視指定檢疫酒店,協助調查和處理違反強制檢疫令的個案,嚴防2019冠狀病毒從外地輸入。   區展秋退休前任職警務處刑事總部總警司,去年11月獲邀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合規總監,帶領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合規巡查隊中逾50名退休警務人員堅守抗疫防線。   巡查隊成員包括退休警務人員、衞生署醫護人員和醫療輔助隊人員,分別負責確保指定檢疫酒店的保安和感染控制措施符合政府要求。   輔助執法 嚴防違令   區展秋帶領的巡查隊主要調查和處理違反強制檢疫令的個案,他從這項工作中尋回昔日當警察的感覺。   「酒店若發現檢疫人士違規,需立即聯絡巡查隊。我們會派員到場翻查閉路電視和查問酒店職員,蒐集證據,找出真相。」   區展秋說,最常見的違令個案是檢疫人士擅自離開酒店房間。   「曾經有檢疫人士被發現溜到隔壁房間,他解釋因為肚痛,要到隔壁房間取止痛藥,但我們調查後發現他說謊。」   除了「查案」,巡查隊也要應付突發事件。   「曾經有一名外籍人士抵港後,堅拒乘搭指定交通,更直接衝往乘搭機場快線,最後被巡查隊一名退休前當機場特警的同事攔下,交由警方處理。」   巡視酒店 絕不鬆懈   巡查隊隨時候命,接到指定檢疫酒店求助便要馬上行動,工作並不輕鬆。   「曾經有檢疫人士在凌晨時分離開酒店房間,巡查隊即時到場調查,工作至清晨5時才下班。」   區展秋補充說:「我們也會在晚上巡視酒店,查看酒店閉路電視房是否有員工當值。每次巡視的結果我們都紀錄在案,就像是酒店的成績表,作為能否參與下一輪計劃的參考。」   第二輪指定檢疫酒店名單新增四間酒店,區展秋帶領的巡查隊隊員已馬不停蹄地實地視察,指導新加入計劃的酒店做好保安措施。   「我們會指導新加入的酒店在特定地方安裝閉路電視,並妥為調較鏡頭,後門也要加裝警報器,確保酒店的保安措施滴水不漏。」   區展秋2019年2月退休,正享受悠閒生活的他仍不辭勞苦,參與抗疫工作,全因一份使命感。   「我有機會運用退休的時間,以及曾經接受的訓練和知識參與抗疫工作,是一份光榮,大家都希望疫情盡快完結。」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9/20210129_155523_67

林嘉泰逝世 特首深表哀痛

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服務)林嘉泰辭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極度哀痛,讚揚林嘉泰是公務員典範,30多年來在社福界發光發熱;多位司局長及社署署長同表哀悼。   林鄭月娥表示,她於2000至2003年出任社署署長期間與林嘉泰共事,深深感受其工作熱誠、對長者和弱勢社群的關顧,以及對社工專業的持守。   她指,林嘉泰為人謙厚,事事親力親為,願意聆聽,積極解決問題,深受社福界尊重和部門同事愛戴。此外,林嘉泰侍母至孝,待人以誠,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林鄭月娥說,她擔任社署署長期間曾與林嘉泰共同處理一位亟待援手長者的求助個案,過去十多年,林嘉泰每年春節均陪伴她探望該長者,平常也關懷該長者的起居生活,直至對方年前逝世。   林嘉泰遽然逝世,林鄭月娥深感震驚和哀痛,認為是政府一大損失,其服務社會的精神會長留各人心中。她向林嘉泰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指政府會為林嘉泰的後事提供所需協助。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讚揚林嘉泰熱衷於援助貧困和弱勢社群,是盡忠職守、克盡本份的公務員,也是謙恭有禮、樂於助人的君子,深得社署和社福界同寅尊重和愛戴。   張建宗指,2007至2017年擔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期間,他與林嘉泰合作無間,共同處理扶貧、優化社福規劃和構建關愛共融社會的工作,對方在設計和推行長者生活津貼上給他很大幫助。   他說,林嘉泰離世令政府失去一位優秀及專業的社福政策官員。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林嘉泰過去33年服務社署,竭誠盡職,全情投入,力臻完善,深得不同職系同事、業界持份者、社福機構,以至前線人員敬重。   不論工作崗位,林嘉泰皆善於聆聽,樂於溝通,帶領團隊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使命,落實各項以人為本的福利措施,充分展現社工的專業精神。   羅致光說,他與林嘉泰相識近30載,在不同崗位均合作無間,該局對痛失隊友表示哀痛。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林嘉泰為人勤奮、盡責、有同理心、肯承擔,30多年公務生涯中鞠躬盡瘁,堪稱公務員的典範。他代表公務員隊伍向林嘉泰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   社署署長梁松泰對林嘉泰離世深感悲痛,指該署會盡力為其家人提供適切協助。   林嘉泰1987年7月加入社署工作,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出任助理署長(津貼),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出任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2013年9月升任

教育局9月停辦教師中心

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教師是人才培育的關鍵。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和進修,致力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專業發展機會,協助他們發揮專業才能,實踐教育理想。隨着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發展的模式亦要因時制宜,不斷更新。 創建平台 發展專業   1989年,香港教師中心正式成立,凝聚教師互助互勵的精神、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通過講座、研討會、研習班,以及多元化的活動,支援教師專業成長和身心健康。2001年,教師中心開始舉辦教育研究獎勵計劃,以推動教研風氣。30多年來,在歷屆諮詢管理委員會團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成為教師專業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台,積累了豐碩的成果,為香港教師專業發展寫下亮麗的一頁。   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學校在暫停面授課堂期間經常要結合網上教學以支援同學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為提升學習成效,教師要積極探索嶄新的學與教模式,包括廣泛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實時教學、舉辦線上活動,並為同學提供學習和情緒支援等,面對疫下教學挑戰,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專業交流。不少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及跨地域的專業交流也通過網絡,改為線上進行,應用科技拓寬教學視野,成了全球專業發展新趨勢。   由此可見,社會變遷和科技的進步,為教師專業發展帶新的挑戰和機遇。教育改革革新了教師的角色和職能,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以回應教與學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在質與量方面日趨蓬勃,教育局、專上院校、辦學團體、學校等透過不同模式,提供多元而系統的專業發展活動。同儕協作、校本支援、觀摩交流、系統課程等百花齊放,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配合資訊科技及雲端平台的發展,校內、校外以至跨校、跨境的專業交流更為緊密,不同學習社群和交流平台發展迅速,教師專業發展進入豐富多元的新里程。   積累經驗 完成使命   回顧過去,30多年來香港教師中心積累了豐碩的成果。而隨着教師發展進入新階段,教師中心作為專業發展平台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們決定由今年9月起停辦教師中心,感恩前行者的耕耘,秘書處會整理其累積下來的寶貴資源及優秀的教研成果,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大家瀏覽。過渡期間,秘書處亦會為已申請舉辦活動的會員團體提供支援。至於第24屆諮管會選舉則無須進行,秘書處會在局外人士的見證下,把已收到的投票結果回覆表及選舉回條銷毀。此外,為了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教育局會參考教師中心教育研

NS Mall 推出蒲燒鰻魚,在家也能吃到道地日式蒲燒鰻魚料理

嚴選鰻魚,體型肥嫩厚實,肉質甘甜且膠質豐富,採用薄鹽醬油醃漬,避免蒲燒鰻魚過於死鹹!特大厚片裸鰻,不灌水無厚重醬汁,真空包裝鎖住美味!蒲燒鰻魚加熱即可食用,滑嫩鹹香超下飯,作為蓋飯、壽司、燒烤都美味! 產地:美國 重量:約280g / 包 蒲燒是一种指切開魚並剔骨之後,淋上以醬油為主的甜辣佐料,串上竹籤去燒烤的日本料理方式。 * 相片及重量只供參考 立即購買 : https://www.nsmall.com.hk/products/se-0012   https://www.tradenet.hk/blogs/topic/ns-mall-kabayaki-ee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服務承辦商僱員工資顯著增長

政府表示,自2019年4月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後,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員工時薪中位數大幅上升23.8%,證明改善措施對提升相關僱員的待遇和勞工保障成效顯著。   政府今日公布《就政府服務承辦商非技術僱員自2019年4月1日起實施的改善措施的檢討報告》。檢討分析2019年4月1日至去年9月30日期間,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房屋署和政府產業署四個主要服務部門實施改善措施後批出的合約資料,涵蓋約25,500名非技術僱員。   分析顯示,實施改善措施後,有關非技術僱員的承諾時薪中位數由36.7元增至45.5元,增幅為23.8%;扣除同期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後,承諾時薪中位數淨增幅仍達14%。   政府表示,以相關數字推算,一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時的潔淨或保安員工,每月基本薪酬由原先約9,100元調升至約11,270元,每月薪酬顯著增加約2,170元;完成合約期或受僱不少於一年而離職可另獲期內總薪金6%的約滿酬金。   政府開支方面,以改善措施實施前後的同一批服務合約計算,相關部門每年開支平均增加四成多,其中相當部分增長用於改善員工待遇和工作環境。   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對招標的政府服務合約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加強保障非技術顧員的待遇和勞工福利,包括增加標書評分制度下的技術比重,以避免價低者得的現象;採購部門在運作情況許可下採用為期至少三年的服務合約;為服務承辦商非技術僱員提供合約約滿酬金;提早享有法定假日薪酬;八號或以上颱風警告信號發出時工作獲發額外工資。   改善措施受歡迎,行政長官去年1月公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會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討實施改善措施後的實際影響,並考慮進一步的改善措施。   政府指,受僱於政府服務承辦商的非技術僱員是公共服務重要的人力資源,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他們更承受額外工作壓力。儘管面對本港經濟下滑和公共開支受壓的情況,工作小組認為應保留有關改善措施。   工作小組並建議引入三項額外措施,包括要求承辦商為在夏季進行戶外工作的非技術僱員提供以快乾物料製成的制服;把預防中暑的措施加入招標文件中作為良好作業指引,令承辦商落實有關措施;在勞工處物業管理業和清潔服務業三方小組商討工時指引完成後,長遠檢討非技術僱員的工時安排。 https://www.news.

兩殘疾人士電腦資助計劃供申請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和個人電腦中央基金今日起接受合資格人士或機構申請,下月23日截止。   視障人士資訊科技計劃資助視障人士、服務視障者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添置上網所需的特殊電腦配件。   獲批申請的機構或個人可獲資助購買中文讀屏設備、點字顯示器和輔助儀器。   機構購買中文讀屏設備的資助上限為9,800元,購買點字顯示器的資助上限為36,000元,購買輔助儀器的資助上限則為66,300元。   個人方面,購買中文讀屏設備的資助上限為9,800元,購買點字顯示器的資助上限為32,400元,購買輔助儀器的資助上限則為49,600元。   個人電腦中央基金資助合資格殘疾人士添置電腦設備,讓他們在康復服務機構或勞工處協助下,在家自設業務或接受輔助就業服務。   查詢可致電3586 3594、傳真至2834 7046,或發電郵至社會福利署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1/20210127/20210127_111531_5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CLG 提供 XERO 會計雲端服務

CLG 採用 XERO 雲端會計軟件是目前最完善的方案,為您全面掌握公司財務狀況,擺脫日常繁瑣繁瑣且重複的工作。 更多 http://dlvr.it/Rr18cC

租金下調 甲一級質素宿位增加

前言   資助安老院舍服務輪候時間長,而且越來越長,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我自上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經常被問到如何可以即時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都會包括:我沒有魔術棒,即時變數千至數萬個資助宿位,今天開展的項目,最快都要下屆政府,甚至是再下屆政府才會落成。我亦會舉一個2017年初開幕的資助院舍例子,從規劃的角度在1998至99年度已出現,整個相關發展項目宣布啟動是2004年初,時間用了超過12年。儘管如此,仍是要千方百計,所以才出現短、中、長期的策略。   短期策略   有政黨要求現屆政府每年增加十間資助安老院,五年增加50間。就如上述,我要懂得變魔術,才可即時變50間安老院,或是乘坐時光機回到十年前啟動興建工程。以每間安老院100個宿位計算,50間安老院便有5,000個宿位。所以,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宣布會在未來五年於改善買位計劃下增購5,000個甲一級宿位,相等於增加約50間100個宿位的資助安老院。   在不會將一些私營安老院變成百分百買位,即變成資助院舍的前提下,我亦曾公開表示在宣布上述措施時,沒有百分百信心可以達標,因要視乎巿場供應,以及現有私營安老院能否提升其服務質素至甲一級水準。政府在2019至20年度已新購942個甲一級宿位,而2020至21年度(截至2020年12月底)亦已再新購628個宿位。從安老業界得知,由於近年租金下調,有部分營運者遂增加投資,設立新的院舍或將院舍搬遷到更寬敞的地方,致使達到甲一級質素的宿位有明顯增加,這應該有助未來數年達標的機會。   之前我亦曾指出,在改善私營安老院服務質素,要有「carrot and stick( 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即是上述的增加買位計劃,「大棒」則是進行修例,提升法定安老院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的最低標準,政府仍在進行草擬修改院舍發牌條件的相關條例工作。同樣地,這個修例工作,亦會有助未來數年達至買位目標。   中期策略   在策略上,以前提過要寸土必爭、多管齊下,這包括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和在賣地條款加入興建資助安老院舍。前者鼓勵和資助非政府機構透過擴建、重建或新發展,增加福利設施,當中包括了安老院;後者是在合適的賣地項目中,加入興建資助安老院舍的要求。   此外,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會邀請房屋委員會及房屋協會連同發展局,研究在未來

亞洲金融論壇探討經濟新格局

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今日開幕,逾5,000名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影響力的政策制訂者、金融翹楚、商界領袖、經濟學家、投資者和企業家出席,首次以網上形式參與論壇,探討金融、投資、營商等在環球經濟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   論壇為期兩日,由特區政府與貿易發展局合辦,今年主題為「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環節致辭時指出,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挑戰,香港的根基依然穩固。   她指出,香港金融系統一直表現穩健強韌,金融市場包括聯繫匯率制度繼續運作有序,本地資本市場流動性強勁。   她表示,香港既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主要金融城市之一,具有獨特優勢,香港在疫情過後續有龐大機遇。   林鄭月娥指,特區政府正致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擴大人流和資金流,以創造新的市場和商機,跨境理財通讓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而大灣區內有眾多潛在投資者,對國際金融機構甚具吸引力。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主題討論環節擔任主持,與出席論壇的重量級政策制訂者和國際組織領袖討論金融服務業在推動經濟復蘇方面的角色,以及在經濟新形勢下金融服務的機遇。   參與嘉賓包括盧森堡財政部長皮埃爾‧格拉美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兼董事會主席金立群、伊斯蘭開發銀行行長Bandar M H Hajjar、新開發銀行行長馬可、歐洲投資銀行副主席Teresa Czerwińska、愛爾蘭財政部國務部長肖恩‧弗萊明。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發表主題演說,剖析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探討開拓嶄新和可持續增長的路徑,乃論壇首日另一重點環節。   金融科技專區、FintechHK初創專區和InnoVenture專區今年以虛擬形式設立,結合全球投資機遇專區網上平台,以虛擬展覽形式讓本地和海外國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和投資促進機構展示金融創新和嶄新商業意念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地不同界別的投資機遇。   論壇設網上投資項目對接會、爐邊談話等環節,讓投資者和業界人士尋求合作機會。   本屆論壇並首度推出「明日對話」環節,探討疫情對銀行、保險、金融科技等行業的影響,以及有關行業前景。 http://dlvr.it/Rqr0fg